“益启成长·善育未来”论坛:探索中小学生慈善教育多元发展


4月15日-16日,由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联合多家伙伴机构举办的第二届“益启成长·善育未来”慈善教育论坛在上海、嘉兴举行。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下称“复星基金会”)为本次活动提供公益支持。

论坛聚集了来自公益、教育和企业等各界近百位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以“中小学生慈善教育的多元探索与合作”为主题,致力于为与会的各个组织、学校、机构等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分享资源、探讨合作的平台,探讨如何将公益实践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促进社会资源与教育需求的有效对接,形成青少年慈善教育合力。
上海场活动高光时刻


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唐韵鹏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既是公益的同行,又是教育者,要对孩子进行慈善的启发和引领,言传身教,为青少年种下善意的种子。”


作为此次论坛的公益支持方,复星基金会秘书长张翼飞表示,把青少年公益慈善教育真正做起来做好,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公益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尝试,让他们了解社会、产生自己的目标,输出正向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创始院长王振耀发表了《青少年公益教育的价值和展望》主旨演讲。
他表示,要用领导力、服务力、创新力、融合力四种力量赋能学生,并提出当下最重要的是重新定义中小学生慈善教育,倡议建立“中小学生慈善教育实验室”,汇聚智慧答案,形成有利行动,期待为基础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




来自企业、民办学校、公立学校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青少年慈善教育中的实践与成果。
复星基金会联席执行秘书长俞曦分享了慈善教育的实践——青少年远见者新星奖项目,项目开展12年来,一直在遴选各类优秀的公益实践案例。截至2024年,已经有近7000份案例参评。奖项围绕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致力于帮助中国的中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舞台,培养孩子的全球胜任力,展现青少年公益风采。


此外,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校长全力,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校长高萍,达美诺慈善教育创始人李颖生也分享了各自的慈善教育项目和思路。
全力校长认为,公益教育需突破书本局限,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立社会连接,通过服务他人获得精神成长。
高萍校长鼓励开展爱心图书角、雷锋日社区服务、运动会志愿服务等基础活动,家长带领学生年均开展社区服务80余次,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的公益认知与行动自觉。
李颖生老师提出了“公益倡导”创新模式,需要让青少年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慈善教育,培养青少年人格。




圆桌讨论环节主题为“社会资源与教育需求的有效对话”。上海蓝睛灵体育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陆向东,嘉兴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陶轶敏,上海平和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馨,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张波娜,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公益项目部高级经理林益仲参与,他们分享到,需要将学生公益行动与德育课程相互融合,学校联合老师、家长和外部力量共同推动慈善教育,支持学生公益,促进校社互动,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多样化学生公益活动。
通过案例分享与圆桌对话,本次论坛生动诠释了“有效对话”“多元合作”的核心理念,助力中小学生慈善教育在多方关注和支持下更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