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红色之旅”走进江西乡村医生项目县


在乐安县牛田镇卫生院,董志强副院长向师生们介绍了这里的基层医疗工作现状。全镇22名村医服务8个自然村、12个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核心涵盖公共卫生、中医技术推广(特别是艾灸应用)、老年管理、慢性病患者定期随访。
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卫生院携带B超、心电图等专业设备到村卫生室定期体检。为方便村民,医院还创新配备了医保读卡器和人脸识别设备,解决忘带卡难题。为了让在外务工的子女安心,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远程查看亲属的检查状况。
本次研学活动特别邀请了来自湖坪乡坊塘村卫健室的“00后”乡村医生丁可艺分享她的故事。
作为国家扶持的定向培养医学生,丁医生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村民信赖的“健康守门人”。“虽然基层的条件相对艰苦,有时需要独自处理突发情况,或顶风冒雨上门随访,但村民的信任和依赖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责任感。”
丁可艺(左一)向同学介绍乡村医疗日常工作内容
已有五年工作经历的丁医生,管理着1930名村民的健康,她向同学们分享了一个难忘故事:借助村卫生室的心电图设备,她及时发现一位村民的异常结果,复查后排除风险,免去了老人奔波县城(需1小时车程)的麻烦。今年,丁医生还参加了复星基金会组织的“专家带教进修营”,在武汉市普仁医院进修学习2个月,并获得优异的结业成绩。
许联杰院长向师生们道出基层的工作心声:“这里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但意义非凡。” 帮老人解决手机问题的一声“谢谢”,指导用药后看到血压血糖平稳的成就感,都带来巨大的内心充实,“每个平凡的岗位都有其特殊意义和追求的价值观。”

第二小队来到了莲花县莲花村卫生室,在县卫健委刘小芳股长和琴亭镇卫生院金池院长的安排下,由丽艳副院长介绍了这里的卫生室情况:目前莲花县共有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13家、村卫生室132个、村医216名,目前卫生室从原来的病患救治转向疾病宣传为主,走入村民家中,宣传疾病预防知识。

在交流会上,高二(3)班的刘鑫蕾同学向村医提问:“您两位知道村医的工资并不高,为什么还选择做村医?”欧阳玉琪医生回答:“我和陈慧医生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我们之前是被特招到萍乡卫校,作为本地人,我们想为莲花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反哺对我们的栽培,就留下来做村医了。”

久隆模范中学乐安组带队丁敏芳老师分享了研学触动:去年在复星基金会的支持下,“红色之旅”第一次去到云南,在乡村医生项目——广南县走访学习,那些和村医互动的镜头出现在同学们自制的原创MV《心之所向》中,亲历之后再看MV,感受截然不同!乡村医生不再是遥远的概念,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更有同学因此立志学医。相信这类有意义的研学活动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价值观。

01
高一(4)班 ,张同学
起初,我以为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会拥有良好的场地和先进的设备,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在云南广南县,我看到了乡村医生们扎根于朴实的土地上,面对有限的资源,他们用尽全力守护村民的健康。而今年在江西琴亭镇莲花村,虽然工作环境同样狭小,气候更加炎热,但村医们的热情与专业让我感到无比温暖,甚至为我们准备了西瓜解暑,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令我们动容。通过这两次走访,我深刻认识到,乡村医疗的关键不仅在于硬件设施,更在于这些默默奉献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02
高一(4)班 ,沈同学
去年,我是对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坚持为村民服务而感到惊讶和敬佩;今年,我看到了乡村医生中出现了年轻的力量而感到欣喜,也为乡村医生积极向村民宣传保障健康的内容而感动。

03
高二(3)班,刘同学
经过这次乡村医生走访,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艰辛与坚守。作为在上海这样现代化大都市成长的孩子,以往接触的医疗机构总是设施完善、环境整洁。而眼前的乡村卫生室却让我震撼:简陋的诊疗环境,缺失的基础设备(如空调),有限的医疗条件使得村民不得不辗转前往更大的医院求医。这种鲜明对比让我真切认识到城乡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也更加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不仅要改善硬件设施,更要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乡村医生们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守岗位的奉献精神,这份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本次“红色之旅”,同学们不仅用脚步丈量了红色土地,更用心触摸了基层医疗的脉动,见证了乡村医生的坚守、奉献与智慧,理解了公共卫生服务如何细致入微地惠及村民,深刻体会到平凡岗位创造的不平凡价值。这份来自田野的感动与思考,也将成为久隆学子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