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项目

这九个复星人用实际行动追寻“向往的生活”

2019-08-08

最近《向往的生活》第三季再一次霸屏社交网络,成为爆款慢综艺的原因并不是节目里的嘉宾有多红,而是观众在看节目时会想到小时候在农村的画面,回忆起当时的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状态之下,每个人都试图在自己向往的生活里找回自我、放松身心。

 

图片来源网络

新一季《向往的生活》在原有模式之外,增加了一条乡村国情调研的辅助线,进一步提升了节目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节目通过镜头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再现,融合了对当前大家关心的“扶贫脱困”等热点话题的回馈,让节目有着更多的温度,节目组希望通过有影响力的人去做有影响力的事,带动观众尊重生活、深入生活,了解、参与农村脱贫话题。

 

在复星,也有一批可爱的驻点队员正在用实际行动追寻众人“向往的生活”,用自身的“流量”影响着身边人共同关注乡村医生这一群体。

截止目前,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新一批的9名队员到达驻点县开展扶贫工作已有两个月。问起在驻点县工作的收获和印象,他们神采焕发,滔滔不绝……

 

1

之所以想要参加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是因为曾经看过一档名为《变形记》的节目。还记得有这么一幕:镜头下的小屋家徒四壁,身材瘦小的女孩衣衫褴褛,害羞地邀请城里来的孩子去她家玩。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到了。从那时开始,我的心里就埋藏着一颗想要服务西部的心,想经历真正的农村生活,去帮助那边的人。

 

在去甘肃省东乡县之前,我提前做了一番功课。我问了家在甘肃的大学同学,了解到甘肃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所驻点的东乡县主要以东乡族为主,信仰伊斯兰教,去了得注意当地的宗教禁忌,以免触犯。


我曾在出发之前幻想过很多种东乡的样子,可当我真正踏上了那片土地,还是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高高的清真寺塔顶直插空中,街上满是戴白帽子的男人和披着头纱的女人,充满着异域风情。仅仅一眼,我便爱上了这个地方。



2


“妈,你们那儿也穿短袖了啊”,驻点以来我有段时间没和家里视频了,不知不觉家乡那边也步入了夏季。记得和家人说要作为驻点队员参加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的时候,还是初春,那时的风还带着些凉意。而转眼间海南的气温已经到了20多度。


临高县在我心中的第一印象是个极为“热情”的城市。前段时间临高县最高温度甚至到达了41℃,持续的高温让我慢慢适应了高温的天气,还让我有机会拥有了健康的小麦色。



当地人民和天气一样,热情似火。每次下乡村民都会热情的邀请我去家里吃饭,拿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招待我,这让我很是感动。即便有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的问题,即便海岛生活与陆地截然不同,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座充满了人情味的小城和那些淳朴热心、默默奉献、满怀爱心的村医。


3

很多朋友会问起我在县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我总会说起我第一次下乡拜访村医的经历。当村医一听我是“乡村医生”项目的驻点队员,就非常激动地握着我的手,感谢我们基金会这一年来对村医们的帮助。不仅在物质上给他们添加医疗设备,为他们购买出行无忧意外险和重疾险,还通过举办培训会来提高他们的诊病水平,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每当脑海中浮现出村医的这段鼓励时,我就更加坚定自己去了对的地方,做了对的事。



4


在一次下乡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位背着孩子的妈妈正在割蚕豆,她穿着朴素干净,背后的小孩子也包得严实,防止吹风着凉。因为我所在的宝宝树是母婴公司,自然而然会对母亲和小孩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便连忙上前和这位母亲交谈起来。

聊了一会儿才知道这位母亲背着的小孩刚满六个月,因为家人外出小孩没人照顾,她只能背着孩子出来干活。

 


城市里刚生产完的妈妈应该还是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补充营养,可她却为了生计放弃休养,下地干活。城里的孩子躺着婴儿车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在身边,而她的孩子却只能躺在妈妈的背上陪着妈妈干活。看着她蹲在地上割蚕豆杆,小孩子在背上安静地睡觉,我的心中莫名感到心酸,同时也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



5

每一次走访大病患者,总能给我带来很多感触。一次下乡走访村卫生室期间,我从村医的口中得知达日村一个孩子尼玛甲在出生时就被确诊为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家里属于贫困户,还是单亲家庭。


家中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母亲还需要照顾他和他的外婆,还有一个读五年级的姐姐,本身家中维持生活都已十分困难,但母亲和家人依旧坚持要治好他们的孩子。当得知复星基金来壤塘开展“乡村医生”项目时,他们眼中充满了希望,向我竖起大拇指说:“卡卓、卡卓”(感谢的意思)。

 

之后我向患者家属沟通了解了孩子的情况,现已帮他们在大病救助平台上进行募捐。我希望尼玛甲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的生活,不再被其他小朋友嘲笑。在壤塘还有很多大病患者急需救治,希望有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帮助因病致贫的人群渡过难关,重获健康。



6

 

 

初到习水县驻点的时候,距离我入党刚好2个月。在走访的过程中,一位村医19年的坚守让我深层次的明白了何为不忘初心。

      

村医罗曼雪的父亲曾是一名赤脚医生。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她也选择了从医这条路。卫校毕业的她当时是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轻人,很多机会摆在她眼前,到最后她还是选择回到农村当村医。

她每天提着血压器,一家挨一家的给老百姓测血压,背着一个小背兜上山采草药,遇到一些小病小痛的患者,她就把采的草药免费给他们,时间久了村里人都叫她——背兜妹。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更好的服务村民,她还多次到贵阳学习中医适宜技术。

在罗医生身上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坚守,19年的坚守不是一句简单的评价能描绘的,背后是不断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成就自己、奉献自己。

7

 

来大宁县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听不懂方言,经过一段日子的摸索,我终于能听懂大概的意思了,还学会了几句地方方言。渐渐地我觉得这里不再陌生,反倒是亲切了起来,大概这就是大宁县的魅力吧。

 

有一次我去徐家垛乡走访时,到了卫生院医生说院长没在,出去送患者回家了。当时我还以为患者是院长家的亲戚,了解之后才知道患者只是本村的村民,因为流感高烧,在卫生院输液时出了一身汗,院长不放心他一个人就亲自送他回家。我在卫生院等了十来分钟,只见院长满头大汗地赶回来,回来后水都没喝上一口又开始接诊。

 

不一会儿,另一个卧床患者打电话过来要输液,院长连忙配好输液药品。我和他一起去了患者家,患者是个常年卧床的老人,由于长期卧床血管已经很细,为了不让老人移动,院长就跪在老人身旁为其输液。



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充满了敬佩之情,院长的真诚和尽职尽责深深打动了我,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在扶贫的这一年里我一定得为这些默默付出的村医多做些点什么。

 


8

 

在准备出发的前天晚上,我把一年四季的“家当”全部打包寄到了驻点地,母亲看我收拾的时候调侃我这是要离家出走。带着母亲的不舍,经历了山路十八弯的的车程,我终于来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

初到这个陌生的县城,我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瓦蓝的天空,裸露的高山黄土,俊黑的皮肤下鲜艳的鸡冠帽,擦耳瓦(羊皮披毡)和特色的凉山美食,每一样都令我印象深刻。从小生活在成都的我,行走在大山里,三十七八度的骄阳混着黄沙晒着滚烫的皮肤,使得我更黝黑了几度,在这边火辣干燥的环境下,我甚至还流了2次鼻血。


 两个月过去了,我逐渐适应了这边的环境,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大凉山人民的淳朴热情,也认识了很多彝族的朋友。我觉得来扶贫,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9

时光流转,这两个月时间里,我来回奔波于金寨县和光山县之间,风雨无阻。这两个县都是地处于大别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红色革命老区。这里的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这里的村民朴实善良、待人热情。

 

每一次走访卫生室,我都能从村医身上感受到他们那份对待患者和工作的真诚,始终用一份医者仁心守护着当地人的身体健康。随着对村医走访的不断深入,对村医现状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我的感触也越来越深。

 

作为“乡村医生”项目的驻点队员,我感到很幸运,也一直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身边人去帮助村医这个群体。


9位新的驻点队员在下乡两个月后,都觉得在最美丽的年纪有机会参与扶贫工作,是人生的一件幸事;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进而成为一辈子肝胆相照的挚友,是人生的一件快事;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贫困县的每一寸土地,以实际行动亲身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事业,是人生的一件美事。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在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将会有一批热血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团中央201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选拔,成为新一批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的驻点队员。他们将和已在驻点县工作的扶贫队员们一道,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2017年12月,复星基金会启动“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项目致力于服务中国农村150万乡村医生群体,通过为贫困地区培养并留住合格乡村医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从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本项目围绕守护村医、赋能村医与激励村医三大方向,通过驻点扶贫方式,开展系列帮扶行动。项目计划至少开展10年,到2020年将覆盖全国100个贫困县的30000名村医,至少惠及3000万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