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压不垮他的斗志 只因村民们的一句话
作者:
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
四川省北川县驻点队员 吴超
-
希望下个月手术成功,快点恢复健康,因为还想继续扎根基层,为老百姓服务。
——北川通口镇战斗村村医张奎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中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这里是大禹的故乡,还是革命老根据地。可是,说起北川,这里还是一个悲情的地方。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北川成了无数人心底的痛。地震、洪水、泥石流的连续冲击让原本秀美的北川县伤痕累累。整整十年,北川人凭着一股坚忍不拔的干劲重建了自己的家园。就在最近,北川羌族自治县正式宣布全面脱贫。多少人为了今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健康脱贫方面,村医们的功劳不可忽视。
北川有这么一位乡村医生,他现身患大病,他曾放弃乡镇卫生院的高薪聘请,一直坚守在村卫生室十多年,只因村民们的那一句“张老师我们需要你。”
他叫张奎,北川通口镇战斗村的村医,服务675人,大多为老人和孩子。2004年,年仅19岁的张奎从卫校毕业后直接加入了村医工作。这一干就是14年,张奎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村医事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今年33岁的他在年初被查出患有慢性肾衰竭,五个多月的治疗已经花费了他三万多元。每周他都需要去县医院做三次血液透析,下个月还要准备进行肾移植手术,高昂的手术费让这个原本并不小康的家庭变得贫困潦倒。
上周六我第一次采访张奎医生的时候,是在北川县人民医院门口。他刚做完透析治疗,脖子上还插着透析导管,拖着略带疲惫的身体冲我笑了笑,热情地招呼我去他家里坐坐。从北川县医院回到他家通口镇战斗村足足有一个多小时车程。路上我问他为何这么着急赶回去,应该在医院多休息休息。
他说:“我生这病每周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只有周日和周一有空,我和村民们都约好了周日回来给他们看看病拿拿药。战斗村的村民每家每户情况我都了解,别的村医不清楚情况的。”
”
身患重病的张奎始终心系村卫生室,这位年轻村医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受到了村医的大爱与责任感。
周日的清晨,小雨如烟雾般笼罩着山谷,张奎牵着正在放暑假的女儿来到战斗村卫生室,身后跟着两位前来看病的老人,门口也早已坐了三位村民在等候着张奎。打开门、清扫地面、换上白大褂,张奎就开始了一天的村医工作。这一上午的工作,算下来将近有十来位村民陆续前来就诊。我几乎没机会和张奎多说一句话,在一旁拿手机记录着他问诊、检查、开药、处理伤口……,照片中张奎脖子上的纱布显得格外明显,若不是戴着听诊器穿着白大褂,真分不清谁是医生谁是病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山谷放晴,树上的知鸟燥热地鸣叫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张奎家里人来了两次电话催他回家吃饭,他都说:“快了快了,看完这个就回去。”但只要还有村民来,他都会耐心地问诊,因为他知道,村民来一次不容易,自己回来一次也不容易。
吃过午饭,张奎并没有多休息,下午两点就又回到了村卫生室。刚坐下来,就有一个电话打来,一位脑溢血偏瘫村民行动不便,说是自家的血压仪测量血压太高,头有点晕。张奎随即带上医药箱和血压仪前往村民家。走在村间小道,烈日当头,看着脖上缠着纱布带病的张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临走前我问张奎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说:“现在患这病,看着日夜为我操劳的母亲和妻子,心里很难过,压力很大。希望自己能平平安安的,想看着女儿快乐成长。希望下个月手术成功,快点恢复健康,因为还想继续扎根基层,为老百姓服务。” 他的话和他瘦弱的身躯在我脑海中反反复复。身患重病,却仍旧心系百姓,这样的他让我无比敬佩。
中国目前只有150万乡村医生,他们肩负着6.5亿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北川县的张奎医生就是这庞大团队的一个小小缩影。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百姓的安康总是他们心中的第一位。乡村医生,为基层百姓带来希望;复星基金会,愿与村医同行,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2017年12月29日,复星基金会与《健康报》社合作启动了“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承诺项目为期10年,前三年(2018-2020年)将直接贡献于国家的2020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通过与国家卫健委及多省卫计部门的沟通,乡村医生项目确定中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37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首批示范县,北川县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