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7月份我是一名预防医学毕业生,8月份我正式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项目驻点扶贫队员,人生中的很多个第一次由此开始。
第一次看外滩的景色、逛夜上海
↓↓↓
第一次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待一年
↓↓↓
第一次接触到真实的村医
↓↓↓
在农村长大的我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村医这个群体。这就是我人生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有太多的青涩需要褪去,需要我更加勇敢、独立、坚强、自信。
初到澜沧,没有什么不适应,唯一就是,住宾馆的第一晚,被蚊子叮了满手臂的包。澜沧有着浓重的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拉祜族,传说拉祜族是从葫芦里边走出来的,所以到处都可以看见葫芦,再比如佤族的寨子,就是随处可见的牛头信物。有着浓厚的酒文化、茶文化,后边下乡时发现,只要你一去,茶酒一起上。这里的茶会醉人,酒也会醉人,景也会醉人。
最常见的就是云海,很气势磅礴的美,连绵不断的山,满眼的绿。我最喜欢的一条路是从上允镇出去到安康乡,路两旁都是我叫不出名的树,树枝伸展着,感觉快要把路包围,路一旁是小黑江,随后就是盘山公路,一条路都是我双眼看不完的美景。
在我接触的村医中,虽然他们会说自己收入低,工作困难,但他们没有放弃,仍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山路不通,怎么办?女村医都学会了骑摩托车,在山路上艰难前行,为村民看诊,打疫苗。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语言不通、村民健康意识薄弱、山大路差加大了村医工作的难度,这些在他们看来习以为常,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艰苦还能坚持下来?
既有生存的原因,很多村医本就在这个村子长大,更多的是源于对于村子的热爱,想要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初心。很多村医跟我说:越来越发现自己离不开这里的村民,同样,村民也离不开我呀!
多年的守护,早把彼此当做了亲人。
很多工作年限较长的村医,可以说,他们经历过更多的苦难,看着村子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他们是打从心底的开心,他们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正是有着他们的守护,奋战在第一线,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才会越来越好。
下乡的时候,会遇到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村医,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沈荣明
文东乡小寨村村医沈荣明,都称呼他“沈叔”,是他在文东乡卫生院整理村民的公卫服务档案遇到他的。他告诉我:他们村就他一个村医,3000多村民,他最担心的事情,是自己身体不好,怕无法给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听到这我很心酸,看着沈叔有点差的脸色,以及早已磨破的袖口。他没有对工作繁重、待遇低的抱怨,唯有对自己身体不好的抱怨。沈叔的一句话,直击心灵,其中隐藏了有多少的苦楚。
沈叔整理档案期间与我闲聊
沈叔早已磨破的袖口
唐老二
东河乡硝塘村村医唐老二,是一名工作了30年的老村医,父亲名为唐八,现有93岁,是中国最老的村医,称为赤脚医生,他告诉他就是受父亲影响,现在他的女儿唐焕香也是一名村医,一家三代都奋战在农村卫生事业的第一线。跟他交谈时,他还会有点害羞,对我亲切地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他们卫生室走走。
聊天时的村医唐老二
张惠仙
酒井乡岩因村村医张恵仙,18岁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今年37岁的她,已经是一名在农村医疗战线上工作了近19年的老村医了,而且18年来一直是独自一人承担起全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想想我们18岁的时候在做什么,那个时候的老师已经一个人踏上了行医之路,一个人去接生,一个人去村子打疫苗,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全村人的健康。
张恵仙老师为新生儿体检
像这样的村医中国有着千千万万,默默地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想起一句话:在你身边不是没有坏事发生,是总有默默地守护着你的人,替你负重前行!
为配合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复星公益基金会、《健康报》社、人口福利基金会等联合启动“健康暖心——乡村医生健康扶贫公益项目”。项目预计开展10年,前3年在部分国家级贫困县探索试点,后7年巩固并覆盖全国100个县,15000个乡村,约15000名乡村医生,受惠居民总数超过1500万人,旨在为贫困地区培养并留住一批优秀的乡村医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使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得到保障。该项目发起了“五个一”工程:开展一项乡村医生保障工程、推出一个健康扶贫慢病签约服务包、建立一支扶贫队伍、组织一个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评选、升级一批智慧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