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过的路,我想,我还可以再走一遍!
乡村医生奋斗在最基层
是中国近6.7亿农民群体的健康“守护神”
他们不慕繁华、不忘初心
倾心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寻找2019年度暖心乡村医生
带你走近他们质朴而又真实的暖心故事
张自安,是汪胡村的一名村医。他的父亲张文海,70年代开始就守护着这片土地,一直到张自安回来,继承他的村医事业。
听说了父子俩的故事,今年3月刚成为乡村医生项目甘肃东乡县驻点队员的王建伟,决定亲自走一趟。
刚到汪胡村卫生室,王建伟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卫生室不大,旧式的红砖墙,一面贴着泛黄的报纸,另一面墙上挂了一溜的荣誉牌匾……
起初,张大夫不是很健谈,对王建伟队员提出的问题大多只是笑笑,不知怎么回答。直到问及他的父亲张文海,他才开始慢慢地打开话匣子。
张自安与他的父亲张文海
我叫张自安,是东乡族自治县河滩镇汪胡村的村医。村子的西南角,有两间砖混结构的卫生室。东头是诊疗室,西头是药房,我就在这里,负责汪胡村3672名乡亲的诊疗和公卫服务。
张自安大夫在为患儿看病
我的父亲张文海,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回到村里的合作医疗社工作。那个年代医生很少,父亲要负责好几个村近一万村民的健康问题。记忆中,父亲很忙,经常出诊,有时候忙到水都顾不上喝就得赶往下一家。当时父亲做村医没什么收入,只能种了四亩玉米地补贴家用,父亲白天干农活,晚上上山出诊,往往第二天才能赶回家。
小时候,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父亲那么忙,家里还是那么拮据?总是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吃到肉。
张文海的老照片
记得最开始,我们父子间的关系很生疏。其他孩子都可以每天跟父亲一起下地干活、上街,而我却经常见不到父亲。印象中父亲寡言少语,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来接我的班。”每听到这,我很是不满,想着我一定要去大城市闯荡,而不是窝在小村庄里当村医。为此,我多次跟父亲起了争执。
有次吵得厉害了,我甚至砸坏了他的医药箱。父亲当时也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走进了里屋。那一瞬间,我似乎意识到自己错了,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他的失望和心酸。
后来,村民会对着我说:“你爸呀,可厉害了,你以后肯定比你爸还要厉害!”同村的小孩也会说:“你爸的药箱里一定有好多宝贝吧?”
直到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改变了我对于父亲的理解。
有一年,父亲去隔壁村出诊。当时病人发着高烧,神志已经模糊。父亲一直守着病人身边,忙到晚上十点多,病人才有好转。父亲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那时没有手电,他只能摸黑过沟,却不小心摔进了沟里,药箱里的瓶装药也散落在泥沟里。他就这样泡在水沟里,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过来。
回到家时,我看着满身是泥的父亲,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父亲却笑着对我说:“不怕,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张文海的医疗用具在州人民医院展出
长大后,我时常会泡在父亲的卫生室。看着他看病,抓药,打针。慢慢的,父亲开始教我一些基本的操作及知识。那段时间,父亲的眼里总是充满了笑意,逢人都是乐呵呵的。别说,父亲教我的土方法,在我后来行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管用!
初中毕业后,我直接上了卫校。直到2003年毕业,看着父亲日益变老,因为放心不下父亲及汪胡村三千多的村民,我选择回到村里继承父业,做了村医。后来我又到兰州医学院进修,不断地学习,就是想着父亲是这一带的名医,在医术上,我也不能输给他。
虽然村医的待遇不高,但比起父亲那个年代还是好太多了。以前村里只能靠毛驴代步,条件好点的才有自行车,不像现在家家都有摩托车。我忙不过来的时候,父亲会来搭把手。父亲看病、打针、抓药还是跟以前一样利索,只是年纪大了,过个把小时就得休息会儿。父亲,他也老了啊!长年累月的早起晚睡,导致他的睡眠质量很差。下班回家我就帮他按摩,倒水泡脚,希望他能舒服些。
父亲把药箱交给我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份责任。父亲在我心目中是最好的医者,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勇气。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孩子还会继续这份事业!
说完这些,卫生室刚好来了病人,张大夫立马投入工作中。看着父子俩默契地配合,听着他们轻声哄着要打针的小孩,那一瞬间,驻点队员王建伟很是感触。有的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要求自己做到最好,那么他注定不平庸!如张自安一样,子承父业从事村医的还有很多,他们奋斗在基层,默默地守护着一方百姓!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医路千万条,村医是一条。
寻找2019年暖心乡村医生,我们将带着您走近最真实的村医,一起守护村医,助力农村医疗。
如若您身边也有这样的医者,
欢迎来稿
1486044014@qq.com
2019年度十大暖心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院长评选
作为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内容之一,将推选20位先进人物:包括10位暖心乡村医生与10位暖心乡镇卫生院院长。通过媒体推广先进事迹,弘扬乡村医生与乡镇卫生院院长扎根基层、任劳任怨的精神。让更多公众关注乡村医生,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奉献,为健康中国、美丽乡村等国家战略增光添彩。